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民银智库研究:实体经济明显回暖 创新仍需加力 ——2016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分析报

※发布时间:2019-4-29 23:51:0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继续在复苏中前行,呈现为从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中缓慢恢复。美国经济略有向好,复苏动力仍来源于需求端的房地产与消费,12月加息预期增强;欧洲经济低速运行,英国脱欧打击尚未,货币政策进退维谷,对扩大宽松保持谨慎;日本经济下行趋势缓和,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出台,仍保留进一步宽松可能;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有所改善,内外部挑战仍存。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季度P增速均为6.7%。在去除金融业大幅波动因素后,今年二、三季度P增速明显加快,印证了实体经济的回暖: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二季度小幅回升,制造业PMI保持在荣枯线以上,用电量、货运量、主要产品产量均恢复增长。需求侧也呈复苏态势,1-9月投资同比增长8.2%,消费增长10.4%,均有所加快。物价温和回升,9月CPI升至1.9%,PPI实现54个月以来首次正增长,为企业打开利润增长空间。货币信贷回升,企业贷款恢复增长。

  展望未来,预计四季度实体经济回暖态势有望延续,2016全年P同比增长6.7%。2017年我国经济将再次面临下行压力,房地产投资或将回落,民间投资能否接续有待观察;汽车消费将放缓,外需复苏乏力下出口难有起色。为此,必须依靠深化进一步制度红利,经济增长才有望接续新的动力。如果措施有力,财政货币政策适当配合,预计2017年我国P有望增长6.5%左右。

  政策展望及。一是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全面总结分析供给侧结构性实施一年来的成效,2017年着力从供给侧入手,出台基于市场化方向的措施,加快破解经济社会领域结构性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转型;二是落实G20共识,促进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迈向全面型经济体步伐, 在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重点教育、医疗、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三是保持货币政策稳健适度;四是加大财政政策实施力度。

  三季度以来全球经济继续在复苏中前行,呈现为从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中缓慢恢复。美国经济略有向好,复苏动力仍来源于需求端的房地产与消费,12月加息预期增强;欧洲经济低速运行,英国脱欧打击尚未,货币政策进退维谷,对扩大宽松保持谨慎;日本经济下行趋势缓和,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出台,仍保留进一步宽松可能;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有所改善,内外部挑战仍存。

  2016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小幅向上修正。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2016年二季度P环比折年增速终值为1.4%,好于二季度初值1.2%和一季度终值0.8%,扭转了连续四个季度的增速下滑趋势。其中,私人消费贡献了2.9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了0.2个百分点,支出和私人投资拖累增长,分别贡献了-0.3和-1.3百分点。同比来看,二季度P增长1.3%,低于去年四季度0.3个百分点。

  2016年三季度美国经济表现有所回暖。从制造业运行情况来看,三季度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在小幅波动后重回50%的临界点上方,9月达到51.5%,较上月提升2.1个百分点。三季度工业产出也有所好转,9月工业产出季调同比收缩1.0%,降幅较8月收窄0.3个百分点。消费保持温和增长,9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由8月份的89.8升至91.2,10月份降至87.9,为2015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9月份食品与零售消费季调同比增长2.7%,较8月提高0.6个百分点。进出口持续回暖,8月美国出口季调由上月同比下降2.0%转为同比增长0.7%,为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主要源于能源出口回暖;进口季调同比下降1.2%,降幅较7月收窄0.6个百分点;贸易逆差扩大至407.3亿美元,

  三季度美国经济有所回暖,主要受需求端——房地产市场回暖以及消费增长的影响。一方面,美国新建住房销售与已开工新建住房均保持在高位,NAHB/富国银行住房市场指数在9月一度升至65的高点;另一方面,受汽车购买量上涨和可支配的开支上升所推动,美国国内消费意愿和购买力均较为强劲。

  通胀与就业数据保持平稳,进一步支持加息。通胀稳步回升,9月CPI同比及环比增幅均符合预期。7-9月CPI分别同比增长0.8%、1.1%和1.5%,9月份同比增幅为2014年11月以来最大增幅,且分别环比保持持平、增长0.2%和0.3%。剔除食品与能源价格后,三季度各月度核心CPI分别同比增长2.2%、2.3%和2.2%,均超出2%的政策目标,且分别环比保持持平、增长0.2%和0.2%。劳动力市场缓慢复苏,新增非农就业8月份从15.1万人上修至16.7万人,9月份降至15.6万人,连续3个月不及市场预期。9月劳动参与率微升至62.9%,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创6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显示出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的状态;失业率从8月的4.9%小幅上升至5.0%,主要源于更多劳动力重返就业市场。

  10月13日,美联储公布的9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委员们认为加息的条件更加成熟,但在是否立即加息的问题上分歧加剧。在9月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0.25%-0.5%不变。今年以来,美联储每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不断作出推迟加息的决定,这一方面源于美国经济受到多重外部因素影响,如亚洲经济增长放缓、英国进行“脱欧”全民等;另一方面源于劳动力市场复苏尚不稳定,进而降低了加息的紧迫性。美联储下一次议息会议定于11月1-2日召开。考虑到11月、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想要确保就业市场持续增长的意愿,预计11月会议将再度推迟加息,年内12月加息概率较高。

  欧元区2016年二季度P季调环比折年增长1.2%,较一季度下滑0.9个百分点,创近两年以来新低。欧洲主要国家二季度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英国二季度P季调环比折年增长2.4%,高于一季度1.8%的增速;二季度经济增长1.7%,较一季度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法国二季度经济增长-0.4%,远低于一季度2.7%的增速;意大利二季度P季调环比折年增长0.1%,西班牙增长3.3%,葡萄牙增长1.0%,希腊增长0.7%。

  三季度欧元区经济复苏略有放缓,英国脱欧打击尚未。生产端维持扩张趋势,欧元区7、8、9月综合PMI分别为53.2%,52.9%和52.6%,较二季度小幅下滑;8月工业产出同比增长1.8%,较7月份上升2.3个百分点。消费增速下滑,7、8月零售销售指数分别同比增长1.8%、0.6%,整体低于二季度水平;7、8、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7.9、-8.5、-8.2,较二季度出现下滑,预示未来消费增长压力可能有所加大。出口增速波幅较大,8月份欧元区出口同比增长8.2%,增速较7月份提高17.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环比收窄17.0%。整体看,三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速较二季度略有下滑,QE政策效应减弱,负利率效果不显著,经济增长动力存在放缓迹象。

  通缩压力仍存。9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增长0.4%,环比增长0.4%;核心调和CPI同比增长0.8%,仍远低于2%的增长目标,环比增长0.5%。

  自2016年3月10日下调三大利率,并扩大QE规模和投资范围以来,欧央行已连续4次议息会议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宽松货币政策边际效应不断下降,欧洲银行业危机,负利率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凸显,积极的财政政策值得期待。目前,欧央行货币政策进退维谷,预计欧央行在10月议息会议上将继续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其一,当前宽松货币政策并未促使欧元区走出通缩的阴影,欧元区经济仍在动荡中前行,不断加码的量宽和负利率政策将扭曲金融市场,对经济而言是弊大于利;其二,G20峰会发布的公报强调,仅依靠货币政策无法实现经济的平衡增长,首脑就财政发力达成了一见,在全球宽松货币政策边际效应不断下降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将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首选;其三,欧洲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负利率政策严重影响了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德意志银行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最大的金融衍生品风险敞口,一直主张由市场解决银行业问题,反对过度干预,这也使得欧央行货币政策进退维谷;最后,10月初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硬脱欧言论,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增强,使得近期美元指数急剧攀升,欧洲主要经济体货币兑美元大幅贬值。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高达70%,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收紧在一定程度上了欧央行进一步采取宽松政策的空间。

  日本2016年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下行。季调环比折年率为0.7%,低于一季度2.1%的增速。其中,私人消费贡献为0.4个百分点,消费贡献为0.1个百分点,固定资本形成贡献为1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为-1个百分点,存货变化为0.0个百分点。

  三季度日本经济有所复苏,但依然面临下行压力。制造业逐步恢复并转为扩张态势,7、8、9月制造业PMI分别为49.3%、49.5%、50.4%,整体高于二季度水平;4月和5月工业生产指数由3月份0.19%的同比增速下降至-3.33%和-0.45%。消费下滑趋势得到缓解,8月份商品销售同比下降-3.28%,降幅较7月收窄2个百分点,已连续12个月负增长;9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8月的42.6微升至43,预示未来消费增长压力可能稍有缓解。对外贸易略有好转,但依然低迷,8月份出口同比下降9.6%,降幅较7月收窄4.4个百分点,已连续10个月负增长;进口同比下降14.3%,降幅相比7月收窄7.4个百分点;8月实现贸易逆差192亿日元。总体看,三季度日本经济较二季度出现复苏迹象,环比可能出现微弱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上调了日本经济增长预期,预测日本2016年和2017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5%和0.6%,较7月公布的数据分别上调了0.2和0.5个百分点。

  通缩压力加大。日本8月份CPI同比下降0.6%,较7月下降0.1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下降0.5%,与7月持平。近期日本央行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7-9月家庭通胀预期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并触及近4年最低。这一迹象表明,日本央行的大规模印钞计划未能提振通胀水平,居民通胀预期依然低迷。

  日本央行于9月20-21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维持政策利率不变,但修改了有关QQE的政策框架。其主要内容有:放弃基础货币目标,而是将“控制收益率曲线”作为新政策框架的核心;取消所持日本国债的平均期限7-12年的目标;将继续购买日本国债直至10期债券收益率至0;引入通胀超调承诺,即继续扩大基础货币直至通胀持续稳定在2%的目标以上。日本央行维持政策利率不变,而改用新的QQE政策框架,其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原有的QQE政策框架效果大减,并未有效提振通胀预期;二是原有QQE政策实施空间越来越有限,日本央行在中长期日本国债市场上持有的份额明显偏高,需要在新的框架中降低对中长期国债的购买;三是原有框架下长端利率相对短端利率更快的下行令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盈利承压,因此需采取措施将利率曲线回归陡峭化;四是采用通胀超调机制的“更激进”手段,以提高居民的通胀预期。

  三季度日本经济下行趋势有所缓和,但依然不排除未来日本央行在新框架下进一步采取宽松政策的可能。10月12日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准备好在必要时再度放宽货币政策,包括进一步调降负利率,以刺激低迷的经济和通胀。因此,如果未来日本经济景气度进一步下滑,日元持续升值,不排除日本央行会进一步加码宽松的可能。

  2016年三季度,巴西俄罗斯经济持续好转,南非经济有所回暖,印度经济持续韧性。10月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显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六年来将首次加快,预计2016年经济增长将升至4.2%,略高于7月份的预计值4.1%,预计2017年为4.6%。其中,2016年巴西和俄罗斯经济预计分别下降3.3%和0.8%,南非和印度经济预计增长0.1%和7.6%。

  报告显示,尽管巴西经济仍在持续衰退,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下跌和国内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减弱,巴西经济已接近转折点;俄罗斯经济在经历了严重衰退后,正在逐步显示出回暖迹象;南非等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几个经济体仍需继续应对大商品收入下降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印度今年和明年经济增长预计仍将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最快,但需继续税收制度和取消补贴,以便为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保健投资提供更多资源。

  巴西经济有所好转。2016年二季度巴西经济同比收缩3.8%,已连续9个季度同比下降,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6个百分点。2016年三季度以来,生产端有所好转,8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2%,降幅较上月缩窄1.2个百分点;9月份制造业PMI为46.0%,较上月增加0.3个百分点;9月份服务业PMI为45.3%,较上月增加2.6个百分点。消费有所改善,8月零售指数由7月的100.8微降至100.7;9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上月的79.9升至81.3。通胀压力有所缓解,9月通胀水平为8.5%,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10月20日,巴西央行四年来首次宣布降息,将基准利率由14.25%降至14%,以期促进投资活动、助力消费增长以及降低债务成本。

  俄罗斯经济持续复苏。2016年二季度俄罗斯经济同比收缩0.6%,已连续6个季度同比下降,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2016年三季度,制造业有所改善,9月份制造业PMI为51.1%,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已连续2个月高于50%的荣枯线个月以来最高水平。服务业持续企稳,9月份服务业PMI为53.0%,较上月微降0.5个百分点,已连续8个月高于50%的荣枯线月份零售营业额指数同比下降5.1%,降幅较上月缩窄0.1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降幅缩窄。进出口持续回暖,8月份出口同比下降7.2%,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10.3个百分点,创2014年11月以来最低降幅;进口由上月同比下降4.1%转为同比增加13.0%,为2014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通胀压力持续缓解,9月份CPI同比增长6.4%,增幅较上月缩窄0.5个百分点,创2014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南非经济有所回暖。2016年二季度南非经济由一季度同比收缩0.1%转为同比增长0.6%。2016年三季度,生产端喜忧参半,9月份制造业PMI为50.7%,较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为4个月以来首次高于50%的荣枯线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同比上升0.1%,增幅较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消费有所下滑,7月销售同比上升0.8%,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9月份商业信心指数90.3,较上月下降2.6。进出口有所改善,8月份出口同比上升3.2%,增幅较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进口由上月同比下降3.9%转为同比上升1.3%。

  印度经济增长良好。2016年二季度印度经济同比增长7.1%,增幅较一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2016年三季度,制造业有所改善,9月份制造业PMI为52.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高于50%的荣枯线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7%,降幅较上月收窄1.8个百分点。

  服务业有所收缩,9月份服务业PMI为52.0%,较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进出口大幅好转,9月份出口由上月同比下降0.3%转为同比上升4.6%,为2014年12月以来最大增幅;进口同比下降2.5%,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11.6个百分点。通胀压力有所回落,8月CPI同比增长5.3%,增幅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创2015年10月以来新低。10月4日,印度新设立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决定将基准放款利率调降25个基点至6.25%,为2010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并将逆回购利率从6%下调至5.75%。印度央行行长尤尔吉特·帕特尔(Urjit Patel)表示,此次降息主要源于全球经济增长迟缓。此外,印度季风季节农产品000061股吧)丰收、外资吸纳有所下滑以及通胀率下降等内部因素也为此次印度央行降息提供了空间。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季度P增速均为6.7%。在去除金融业大幅波动因素后,今年二、三季度P增速明显加快,印证了实体经济的回暖: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二季度小幅回升,制造业PMI保持在荣枯线以上,用电量、货运量、主要产品产量均恢复增长。需求端也呈复苏态势,1-9月投资同比增长8.2%,消费增长10.4%,均有所加快。物价温和回升,9月CPI升至1.9%,PPI实现54个月以来首次正增长,为企业打开利润空间。货币信贷回升,企业贷款恢复增长。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外贸形势仍待企稳,另一方面楼市过热,对实体经济仍有挤出效应,引发房地产严厉调控措施出台。

  展望未来,预计四季度实体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全年P有望同比增长6.7%。2017年我国经济将再次面临下行压力,房地产投资或将回落,民间投资能否接续有待观察;汽车消费将放缓,外需复苏乏力下出口难有起色。为此,必须依靠深化进一步制度红利,经济增长才有望接续新的动力。如果措施有力,财政货币政策配合,预计2017年我国 P有望增长6.5%左右。

  三季度P同比增长6.7%,与一季度、二季度增速持平。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较二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折年后增长7.4%。

  二季度以来剔除金融业后的实体经济增长明显回升。由于去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大起大落,导致金融业增加值大幅波动。其中去年一、二季度股市成交量的大幅攀升,以及三季度证金公司出手救市都导致金融业增加值的虚高。为此,我们将P中的金融因素剔除后,结果显示去年二季度的P增速是一个底部,在没有金融业支撑情况下增速只有6.1%,而今年二季度以来P增速已明显回升,二、三季度连续实现了6.8%的增长。

  产业结构有所升级,农业与服务业增速回升。三季度当季,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较二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1%,较二季度放缓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同比增长6.1%,较二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但建筑业同比增长6%,较二季度放缓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6%,较二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好于市场预期。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同比增长5.6%,而去年三季度同比增长了16%,因此剔除金融业后P有所回升;房地产同比增长8.8%,与二季度增速持平,仍旧为近年来高点。

  需求结构明显改善,消费对P的拉动作用凸显。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

  从价格上看,三季度我国P平减指数同比增长1.04%,较二季度提升0.46个百分点,表明当前通缩压力有所减轻,印证了经济的回暖。其中第一产业P平减指数由上季度同比大幅增长3.25%转为同比下跌1.3%,反映食品价格的整体回落;第二产业P平减指数由上季度同比下降2.62%回升到同比下降0.63%,反映工业领域的通缩大幅缓解,与PPI的走势基本一致;第三产业P平减指数同比增长3.03%,较上季度小幅加快,显示服务业需求仍较为旺盛。

  三季度工业增速小幅回升。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7、8、9月份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0%、6.3%、6.1%,较二季度平均水平略有回升,反映工业整体企稳回暖。

  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小幅回落。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负增长;制造业增长6.5%,较上月放缓0.3个百分点,可能与G20会议期间部分地区停产限产有关,并不能说明制造业的回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3%,在炎热天气过后依旧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反映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并不完全是天气原因,背后更多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加快。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和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2%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6和1.2个百分点。

  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继续保持50%荣枯线月份统计局制造业PMI维持在50.4%,财新制造业PMI为50.1%,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自2014年10月以来,两项PMI指数第一次双双高于荣枯线,反映制造业企业从微观经营看已出现实质性的好转。非制造业方面,9月份国家统计局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7%,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财新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指数为52%,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皆高于荣枯线。

  从其他指标来看,实体经济的复苏也较为明确。9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6.8%,而去年同期为-3.1%,用电量同比增长6.9%,而去年同期仅为-0.2%。8月份铁货运量同比增长1%,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来看,9月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1.5%,较上月加快6.8个百分点,粗钢产量同比增长3.9%,较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焦炭产量同比增长7.3%,较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而这三样产品在去年同期均为负增长。结合剔除金融业的P同比增速来看(去年二、三季度为6.1%和6.3%,今年两季度皆为6.8%),实体经济在今年二、三季度回暖是十分显著的。

  前三季度投资增速逐步企稳。2016年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尽管前三季度8.2%的投资增速显著低于上半年9%的增速,但从月度来看,9月份投资增速已出现企稳迹象。9月当月投资同比增长9%,为4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分项来看,1-9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9月份当月同比增长7.8%,较8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9月一、二线城市楼市热度不减,对房地产投资具有刺激作用,但随着十一期间各城市推出严厉调控政策,未来预期的改变可能对房地产投资具有降温作用。1-9月份服务业(第三产业剔除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比1-8月份放缓0.2个百分点,9月份当月同比增长7.4%,较8月份放缓4.9个百分点,整体看服务业投资增速保持正常波动区间;1-9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增速比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9月份当月同比增长5.1%,较8月份加快3个百分点,从趋势看制造业投资正在回暖,这与去产能、去库存之后,随着价格回升制造业企业预期转好及利润增加有关;1-9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9%,增速比1-8月份放缓0.4个百分点,9月份当月同比增长5.1%,较8月份放缓0.6个百分点,尽管基建投资增速小幅回落,但仍然是支撑投资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民间投资继续好转。1-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19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增速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4%,与1-8月份持平,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9月份民间投资36929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且为连续第二个月增速加快,显示民间投资开始出现企稳迹象,主要源于企业利润的复苏增强了投资信心。

  三季度消费平稳小幅回升,对P增长继续保持较大贡献。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8344亿元,增长7.8%。9份当月消费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504亿元,增长8.8%。季调后9月当月消费环比增长0.85%,相当于年化增长10.7%。整体看消费名义增速在价格提升带动下小幅上涨,虽然去除价格因素后有所回落,但整个三季度实际消费增速依然好于二季度的平均水平。

  汽车、食品、家装类消费依旧是增长主力。9月份,餐饮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长10.6%;商品零售24965亿元,增长10.7%。从限额以上销售产品看,汽车销售同比增长13.1%,与上月持平;石油及制品同比增长2.9%,较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粮油及食品消费同比增长11%,较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服装鞋帽消费同比增长6.7%,较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家具、装潢材料、药、文化办公用品增速较快。

  网上销售仍保持较高增速。2016年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950亿元,增长25.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9.2%、16.3%和28.3%。

  未来消费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推出可能促使楼市降温,将影响家具及建材类消费;另一方面,随着年底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以及购买力的提前透支,汽车消费可能难以保持快速增长。

  三季度出口增速小幅回落,外需恢复尚需时日。三季度当季我国出口总额5574亿美元,较去年三季度同比下降6.2%,与今年二季度出口同比下降5.0%的增速相比,三季度同比增速小幅回落。在全球贸易减速、逆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我国的外需恢复尚需时日。

  9月份我国出口总额为1845.1亿美元,同比下降10%。增速比8月份放缓7.2个百分点,降幅远超市场预期。经季节调整后9月份出口同比下降6.9%,降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季调环比增长3.5%,为连续7个月季调环比增长。结合季调前后数据来看,9月份出口回落有一定的去年高基数原因,逐步趋稳的态势并未改变。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下降5.6%,增速较上月大幅放缓11.5个百分点,季调同比下降2.5%,环比增长2.9%,人民币口径出口增速的大幅放缓与去年9月人民币汇率调整有关。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抬头与逆全球化趋势兴起对我国出口复苏形成了一定阻力。从国别来看,对主要国家(地区)出口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8.1%,增速较上月放缓7.8个百分点;对欧盟同比下降9.8%,增速较上月放缓12.2个百分点;对日本同比下降7%,增速较上月放缓7.4个百分点;对东盟同比下降10.8%,增速较上月放缓8.7个百分点。

  三季度进口增速跌幅逐步收窄。三季度当季我国进口总额4133亿美元,较去年三季度同比下降4.6%,与今年二季度进口同比下降6.9%的增速、以及去年全年进口同比下降14.3%的增速相比,三季度进口增速跌幅正在逐步收窄,显示我国内需正在逐步企稳。

  9月份当月我国进口总额1425.2亿美元,同比下降1.9%。降幅较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经季调后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12.1%。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同比增长2.2%,季调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4%。9月进口形势好于出口,主要源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我国内需的稳定。受进出口两方面影响,9月贸易顺差419.9亿美元,较上月减少100.6亿美元,可以部分解释本月外汇储备的下降。前三季度累计贸易顺差3963.6亿美元,同比下降5.4%,净出口对P的拉动效用依然为负。

  三季度CPI整体保持温和增长。三季度CPI同比增长1.8%,较二季度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7、8、9月CPI分别为1.8%、1.3%和1.9%,均低于2%。纵观整个三季度,随着猪肉价格的见顶回落,食品价格对CPI的推升作用减弱,鲜菜、鲜果等短期供给波动较大的食品主要形成月度间的环比波动,服装、燃油、房租、教育、旅游等非食品价格有所回升,对CPI形成支撑作用。从前三季度看,1-9月CPI同比上涨2.0%,其中食品上涨5.0%,非食品上涨1.2%。

  9月份CPI同比上涨1.9%,增速比8月份高0.6个百分点,略高于市场预期。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6%;食品价格上涨3.2%,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2.4%。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81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7.5%,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4.4%,影响CPI上涨约0.2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8%,影响CPI上涨约0.16个百分点)。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4.4%、4.3%、2.0%、1.5%、1.2%、0.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4%。

  从环比看,9月份CPI环比增长0.7%,略高于历史9月平均环比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7%;食品价格上涨1.7%,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8%,服务价格上涨0.5%。食品烟酒价格环比上涨1.2%,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3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0.7%,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5.9%,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5.2%,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居住、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2%、0.8%、0.3%、0.3%、0.2%、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

  9月份CPI上涨快于预期,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鲜菜、鲜果等食品价格上涨,鲜菜与鲜果在CPI中的权重合计达到3.7%左右,甚至超过猪肉权重(3.3%左右),受台风天气影响,9月份鲜菜、鲜果供应下降,合计造成CPI环比上涨0.33个百分点;二食品价格出现了显著回升,包括服装换季导致衣着价格环比上涨,开学季部分地区幼儿园和民办学校上调学费导致教育服务价格环比上涨,以及汽柴油价格上调和房租价格的上涨。

  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7%,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主要源于非食品价格的上涨。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回归正增长。7、8、9月份PPI同比增速分别为-1.7%、-0.8%和0.1%,9月份PPI结束了连续54个月同比下跌的局面,环比上涨0.5%。能源类工业品价格明显上涨,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4%、4.0%和3.2%。此外,去年9月份较低的基数也是推动PPI增速转正的重要原因。9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上涨0.4%,同比下降0.6%。

  预计全年通胀将保持温和水平。随着PPI的转正,未来上游工业品价格上涨对CPI非食品价格的传导将逐步,但猪肉价格稳定,鲜菜、鲜果价格的短期冲击也将逐步减退,四季度CPI上行空间有限。整体看长期需求和通胀预期小幅回升,但无大幅上涨空间,预计全年CPI同比增速在2%左右。

  前三季度新增贷款前高后低,一季度新增4.61万亿,二季度2.92万亿,三季度新增贷款2.63万亿。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16万亿,比去年同期多增2558亿元。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0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低于6月末1.3个百分点,也低于去年同期2.4个百分点。尽管增速回落,但在巨大的基数面前,9月份新增贷款1.22万亿元,仍高于市场1万亿元的预期,较8月份9487亿的规模继续回升。从结构看,短期贷款增加742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增加715亿元,企业短期贷款增加27亿元,企业短期贷款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下降局面,显示企业经营活动有所回暖,资金周转需求回升;票据融资新增1434亿元,保持正常水平;中长期贷款新增10207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5741亿元,较上月增加455亿元,显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热度仍在支撑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需求,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4466亿元,创二季度以来新高,主要源于PPP项目加快落地,以及地方债务置换规模回落(9月地方债券置换规模为2447亿元,较8月的7134亿元显著回落);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652亿元。本月企业部门贷款回升,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回落到47.1%的正常水平,显示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在回暖,与内需的恢复相印证。

  社会融资总量加快增长。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猛增6.65万亿创历史记录后,二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回落至3.15万亿,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66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123亿,比二季度多增5630亿,但从历史平均水平来看较为合理。9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72万亿元,除季末信贷增长外,银行表外融资规模也出现恢复性增长,较8月大幅反弹。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1.267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488亿元,降幅有所扩大,反映出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增加;新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分别为1247亿和1058亿元,其中信托贷款显著反弹,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升同时推升了表内和表外融资;未贴现承兑汇票减少2237亿元,在监管层加强票据监管影响下继续延续回落态势;新增企券融资2912亿元,股票融资1369亿元,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表现正常水平。

  M1与M2增速差距继续缩小。9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1.5%,增速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政策目标1.5个百分点;M1余额同比增长24.7%,增速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M0余额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M1增速回落,主要源于地方债发行减少,活期存款增量下降。M2增速尽管有所回升,但考虑到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原因,同比增速并不及预期,事实上本月M2实际余额增长仅为5377.6亿元,远低于新增贷款规模,主要原因来自于:一是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6亿元,从结构看,新增贷款的增加确实派生了不少居民与企业存款,但同时非银机构存款大幅减少10727亿元,一方面可能受季末MPA考核时点银行赎回货币基金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去年部分救市资金到期还款有关;二是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减少3375亿元,减少了基础货币的投放。本月财政存款下降3986亿元,支撑了M2的增速。本月M1与M2增速差进一步缩小,结合企业贷款增速回升,表明实体经济“持币待投”的现象有所缓解,投资信心有所提升。

  10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再次出现一定贬值压力。7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结束了汇改以来的第三波贬值,并逐步稳定在6.6-6.7之间。“十一”长假后,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回升,外盘美元指数连续升值,节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跟随非美货币出现贬值,越过6.7关口,最多贬值超过6.74。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贬值3.5%,对一篮子货币的CFETS指数累计贬值了6.6%(美元指数今年以来下跌1.2%)。近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主要源于美元走强,对一篮子货币还保持稳中有升,10月14日人民币CFETS指数报94.64,较9月30日小幅升值0.6%。短期看12月份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强化,人民币对美元仍有贬值压力,但从长期看人民币兑美元宽幅双向波动将是大的趋势。

  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约3.17万亿美元,连续3个月下降。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较8月再降187.85亿美元,这是我国外汇储备连续第三个月缩水,创2011年6月以来最低值。以SDR(特别提款权)计价,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为22684.85亿SDR,较上个月减少158.65亿SDR,外汇储备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外储下降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G20峰会9月在杭州举行,以及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央行可能了部分外储来稳定人民币汇率;二是贸易顺差较上月减少100.6亿美元,也会造成外储下降;三是内地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部分资本以外汇储备出资,导致外汇储备下降。9月份外汇储备口径的“热钱”约流出360亿美元,小于过去一年的月均水平(580亿美元)。

  展望四季度,实体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供给侧结构性的作用正在逐步,去产能与去库存工作有所进展,促使有竞争力的产能发展空间得以扩宽,带动价格见底回升,企业盈利预期与投资信心有所提升。但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严厉调控措施的出台,房地产投资增速很难继续回升,对经济构成下行压力。

  2017年我国经济将再次面临下行压力。从投资看,基建将继续担当重任,十九大完成换届之后,重大工程和基建投资将会加速推进,继续扮演“稳增长”的核心力量,但在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明年再度加快的空间有限。此外,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爆发式发展并未达到“去库存”的初衷,三、四线城市库存未降,一、二线城市库存紧缺现象加剧,并引发资金的“脱实入虚”与资产泡沫,居民部门加杠杆的空间减小,风险上升。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开始下行。是否能扭转投资下行的关键点在民间投资,当前民间投资稍有起色,但能否接过房地产投资的接力棒仍有待观察。

  从消费来看,今年以来,居民消费的增长点在汽车消费、房地产相关的家具建材类消费两方面。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相关消费可能将受到影响。同时,由于2017年起1.6升排量以下小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可能到期,再经历今年三、四季度汽车提前投资性消费过后,明年汽车消费可能减缓。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低于P增速,这不利于长期消费的增长。

  从出口来看,2017年全球经济仍然难有起色。当前全球新科技仍未启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导致全球层面的总需求增速放缓;QE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大规模使用导致差距拉大和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总需求不足;货币政策已接近极致,财政政策面临一定掣肘,结构性推进难度较大。全球经济形势低迷,逆全球化抬头,贸易主义盛行,使得2017年我国出口仍将面临巨大压力。

  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的不断深化推进,2017年我国经济也将逐步面临一些有利的因素,一是从供给侧看,深化制度红利,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望进一步提升,包括科技创新、互联网+、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养老等领域将维持高增长。二是从需求侧看,二胎政策和新型城镇化政策将逐步发挥稳消费的作用,物价保持稳定,有助于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也将继续升级。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今夏洪涝灾害将催生灾后重建的投资需求,尤其是多年来被忽视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投资。四是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我国扩大,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已累计贬值5%以上,促进部分海外消费转回国内,同时缓解出口企业的成本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尽管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式的快速下跌,预计2017年我国P增速将回落至6.5%附近,仍保持中高速增长。

  一是以深化更大市场活力。10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精简核准的投资项目。一是对集装箱专用码头、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等投资项目,可下放由省级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准入标准等核准;二是对钢铁、煤炭、电解铝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三是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用有力的“放”和有效的“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

  二是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10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对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作出部署。一是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二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约束,形成降低企业杠杆率的长效机制;三是多措并举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四是多方式优化企务结构;五是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六是依法依规实施企业破产;七是积极发展股权融资。

  三是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9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投资主体、资金来源等多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全面总结分析供给侧结构性实施一年来的成效,引领2017年继续科学推进深化。回顾前三季度的政策效果,我国在去产能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表现在价格回升下,优质产能盈利空间得以拓宽;在去库存方面虽有所进展,但造成房地产价格上涨值得关注;在去杠杆方面困难重重,因为去杠杆与稳增长的矛盾最大;在降成本方面略显成效,企业融资成本与税负压力有所下降;在补短板方面取得进展,新经济、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取得积极发展。

  2017年应着力从供给侧入手,出台基于市场化方向的措施,加快破解经济社会领域的结构性问题,以建设强化市场型为目标,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转型。第一,建设强化市场型。减少对微观主体和创新活动的直接干预,推进“放管服”,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减少经济发展的制度易成本,塑造权责分明、激励相容的规范化、制的政商关系;第二,完善产权体系。创新创业不仅会催生大量企业,而且会推动股权债权、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权益流转,这需要我国建立健全产权体系。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关于完善产权制度依法产权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完善平等产权的法律制度,将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第三,有效激发创新创业潜能。创新创业的关键在人,我国需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创新思维和创业勇气,激发企业家和工匠,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促进我国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创新红利转变。

  2、落实G20共识,促进全球化进程。G20峰会为中国提供了向世界展现自身经济实力与领导力的难得机遇,就财政战略、结构性提出精准药方,为低迷的全球经济寻找出,明确反对贸易和投资主义与当前日益兴起民族主义。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应积极落实杭州G20会议,继续引领这个世界深度的全球化,让全球化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续、更加普惠。加快我国迈向全面型经济体步伐, 在上海、广东、福建、天津等自贸区,重点教育、医疗、金融等高端服务业。

  3、保持货币政策稳健适度。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通过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为供给侧结构性营造良好的金融。第一,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适度。当前,我国企业杠杆率处于高位,债务风险不断上升,为防止企业杠杆率继续攀升,加之汇率因素掣肘,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不会进一步宽松空间。此次同时,国际经济更趋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为确保经济运行处合理区间,货币政策也不会明显收紧。第二,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变我国经济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的局面,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展融资,扩大中小企务融资工具及规模,缩短投融资链条,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第三,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完善利率形成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加强对非定价行为的监管,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4、加大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财政政策需要加快落实清费减税工作,充分调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第一,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进一步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减负添力;第二,加大普惠金融的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综合运用业务励、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以代补等方式,引导地方各级人民、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弥补市场失灵;第三,加大去产能政策支持力度。继续支持地方和中央企业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解决员安置问题;第四,完善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尊重和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打造公平的营商,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民间投资的新活力。恐怖分子处决美女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