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演变及现实启迪--理论

※发布时间:2018-10-24 18:33:1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是古典经济学始料未及的。1933年罗斯福走马上任,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启动经济的新政,开了市场经济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河。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经济危机进行了全新的说明,和兵妹妹在机房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施一系列的扩张性政策,把干预经济上升到了理论层面。

  被誉为“凯恩斯”的主要出发点是把消费放在第一位,甚至是奢侈性消费,而不是像古典经济学那样把生产放在第一位,并且认为生产出来的东西肯定会卖出去。据此凯恩斯认定,之所以发生经济危机,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或曰消费不足。消费与投资不足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而且是市场本身的力量自发形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干预。于是凯恩斯提出了一系列扩张性的政策,例如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可以实行赤字预算和轻度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此举可以产生乘数效应。此外,扩张性政策要鼓励消费,且鉴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故可以通过累进所得税的办法,增加穷人的收入以刺激消费。

  凯恩斯经济理论一经诞生,就很受市场经济国家的青睐,因为在短时间内它可以遏制衰退,制造繁荣,并且确实使市场经济国家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经济繁荣。经济学家罗伯特·M·索罗指出:“长期的经济衰退和大规模失业现在不可能会发生,现代的知道如何防止经济大衰退,他们有为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所需要的的,他们也有这样的。如果允许像过去那样经常发生大衰退和产生失业,那么它就无法在发达的制度中下去”。

  虽然在短期内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有着遏制衰退、制造繁荣的效果,但长期看,它的消极后果像它的积极作用一样明显:⑴了经济结构本身的问题,削弱了危机本身刺激结构调整和创新的杠杆作用。⑵由于人们的预期和对利益的,产生了轮番加价和滞胀,即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