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债市上车机会还有多远 ——季度宏观经济与债券市场分析 专题报告 招银资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8-21 17:42:4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尽管随着限购政策的进一步升级和基数效应,地产市场的表观数据降温只是时间问题,但年内地产市场大概率将超越预期,小年预期兑现或延后,甚至不存在显著的小年现象,这将对投资、消费带来持续的拉动作用。

  考虑到房地产及投资大概率延续景气,无法得出宏观经济将很快转冷的结论,债券市场一直期待的宏观经济拐点,来的可能会更迟,拐点力度也会更温和,拐点效应将趋于弱化,即经济再度转冷时对债券市场的支持力度可能不会太明显。

  PPI已见拐点,且对非食品价格的传导已经被证伪,在猪周期持续缺位的背景下,通胀预期已经被打破,全年通胀水平料低于预期。

  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缓和,年内外汇占款降幅大概率低于预期,外部因素对国内流动性约束将出现好转,至少会带来边际上的改善。

  从利率定价的角度而言,债券进一步大幅下跌的空间有限,逐步接近可以考虑建仓的窗口,2季度可能存在一定机会,但政策引发的不确定风险依然很大,我们认为利率上行尚未结束,且信用利差并不充分,仍以短久期为主,大规模建仓时点或仍需等待。

  债券市场迄今已调整近半年之久,期间经历了宏观经济触底反弹、多轮资金面紧张、监管政策持续收紧等一系列冲击,2月份后债市出现小幅反弹,但4月份后再度下跌。我们在2月份发布报告《债券跌势已近极限,但抄底仍需耐心》,认为债券跌势未尽,3月份在《财新》发表《利率上行未结束》,认为监管政策收紧引发的风险尚未完毕。

  随着3月份宏观数据公布完毕,今年1季度所有经济指标已经揭晓,除了通胀低于预期外,几乎所有数据均有超预期表现,而一行三会近期密集下发监管通知,加大金融去杠杆压力,政策风险呼之欲出。在此情景下,该如何看待债市后市走势,上车机会还有多远,值得探讨。

  自去年房地产政策收紧后,特别是众多一二线城市实施限购政策后,市场对2017年房地产将是小年的预期较高,并认为这将拖累2017年的经济表现。但从今年以来公布的数据观察,房地产市场表现出超预期的抗压性和韧性,政策收紧似乎并没有显著令地产景气降温。

  虽然商品房销售增速出现下滑,但是考虑到去年同期的基数效应,这一增速并不慢,如果与2013年地产景气下滑时期销售的剧烈减速相比,当前销售增速的下降常温和的。

  以此来看,尽管随着限购政策的进一步升级和基数效应,地产市场的表观数据降温只是时间问题,但年内地产市场大概率将超越预期,小年预期兑现或延后,甚至不存在显著的小年现象,这将对投资、消费带来持续的拉动作用。

  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的上升,有力抵消了一二线城市销售的回落,使得地产去库存的主战场从大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虽然这有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刺激,但与前几轮地产景气周期从大城市向小城市传导,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的传导并无显著区别,仍然是始于2015年地产景气周期的延续,因此未来1-2个季度,三四线城市的地产热潮料仍可持续。

  去年消费的繁荣,相当程度上受到汽车销售高速增长的带动,而今年汽车消费优惠力度减弱,汽车销售已显疲态,对整体消费带来拖累。但地产景气周期带动相关消费板块,带来整体消费的繁荣,3月份消费增速再次出现显著上升。

  与地产有关的家具家电、装潢装修等板块数据强劲,考虑到地产对消费的带动有滞后性,可以认为,即使未来地产出现降温,消费相关板块的热度也会再持续一段时间,从而有利于全年消费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然,总体消费的繁荣,除了受地产带动外,人口结构变化所引发的劳动力减少,仍是根本原因,预计劳动力价格上升带动的消费繁荣仍会持续,除非经济硬着陆引发大规模失业。

  3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出9个月新高,其中地方投资增速持续上升,而中央投资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负增长,从历史来看,一般呈现出中央带动地方,但当地方投资增速上升时,中央往往会适度退出的规律。地方换届等因素,对于地方投资意愿的上升影响较大,PPP加快落地也推动地方投资加速,在较强的投资意愿下,预计地方投资仍会推动整体投资保持较快增速。

  不过,有传言称央行已对2季度银行信贷总量做出窗口指导,且银行普遍面临负债荒,负债增长乏力或银行后续表内信贷投放力度,而表外信贷则受到监管去杠杆政策的压力,投放能力也受限,未来融资或许会成为地方投资保持加速态势的障碍。

  近期进出口数据大幅回升令人印象深刻,海外经济趋于平稳、美国经济持续向好均带动中国出口走高,从2015年开始的人民币贬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贸条件。

  不确定性在于中美贸易摩擦是否还会爆发,川普执政后显然已经不再竞选时的承诺,而在中美元首会谈后,美国也未将中国列入汇率国,短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外贸的压力显著减轻,摩擦爆发时间将延后。

  虽然商务部表示未来中国外贸仍存下行压力,但我们预计只要海外不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外贸表观上最糟糕的下行阶段已经结束,未来净出口对P的拖累将减轻。

  总体来看,今年1季度的宏观经济表现超出预期,虽然这不会改变全年经济前高后低的运行节奏,但良好的开局以及超预期的增长动力,使得我们有必要上调对全年的预期,预计下半年经济即使走弱,也仍会在超出市场预期的轨道上运行。

  当然,库存周期和价格因素是看空下半年经济的重要依据,但从高频数据来看,尽管部分数据显露出下滑或滞涨现象,但普遍的拐点迹象并不明显,考虑到房地产及投资大概率延续景气,无法得出宏观经济将很快转冷的结论。

  鉴于前述经济超预期的表现,债券市场一直期待的宏观经济拐点,来的可能会更迟,拐点力度也会更温和,拐点效应将趋于弱化,即经济再度转冷时对债券市场的支持力度可能不会太明显。

  3 月CPI 同比增长0.9%,略低于市场预期,其中食品价格持续创出新低,非食品上涨乏力。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9%,同比下跌4.4%,创2000 年之后的新低。鲜菜、蛋、猪肉、禽肉、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9%、4.0%、3.5%、2.1%和1.2%。其中,鲜菜在高基数效应下,价格同比大幅下降27.9%,直接影响CPI 同比下降0.95 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上涨乏力。节后旅游相关服务价格持续回落。国内成品油价虽然下调,但去年基数较低,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涨幅仍达到16.9%,5 月份开始将逐步回落。不过,房租环比提高0.4%,房价上涨对房租的滞后传导仍需关注。

  我们预计在食品价格拉动下,CPI 将持续弱势反弹。随着基数效应的逐步褪去,鲜菜价格同比将大幅反弹,并持续到6月份,这也决定了2 季度CPI 的弱势反弹格局。但是,PPI对非食品价格的传导已经被证伪,在猪周期持续缺位的背景下,通胀预期已经被打破。

  3 月PPI 同比上涨7.6%,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其中,去年翘尾影响约为5.8 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8 个百分点。

  从同比来看,40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 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与上月持平。其中,煤炭同比分别上涨39.6%,与上月持平,石油开采、钢铁、石油加工、有色涨幅均回落。

  PPI 价格见顶回落,我们预计受中游价格的支撑,PPI 的回落会慢于预期。目前来看,虽然上游工业品价格同比将大幅回落,但钢铁、水泥、化工等中业价格依然坚挺,加上工业企业的盈利向好,PPI 慢于预期的回落将有利于工业部门的持续复苏。

  3月份美联储再次加息后,市场开始将焦点转向美联储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的时间点。在过去数年QE期间,美联储通过购买国债等资产,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一旦开始缩表,无论是主动缩表还是被动缩表,都会带来反向抽水作用,美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美元汇率则有走强动力。

  不过,目前来看,美联储尚未将缩表认定为紧迫任务,这意味着缩表最快的启动时间点可能也在年底,而同时欧洲、日本两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仍在扩张中,考虑到美元过于强势将不利于美国经济复苏,联储缩表或仍是相对中长期的风险事件,在此之前,美元表现料将较为温和,不太可能出现进一步的持续大幅升值。

  无论是美元走势阶段性的削弱,还是中国外贸形势的改善,最终都指向有利于减轻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或者贬值预期。

  而贬值压力或者贬值预期的减轻,则有望缓和外部因素对国内流动性的约束。自2014年起,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升温和中国经济下行,外汇占款开始锐减,并于2015年后出现持续大幅下降,直接造成了基础货币投放的巨大缺口。

  中国央行在2014-15年采取以降准为主的方式来进行对冲,2016年后改为以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来对冲,但外汇占款的持续减少,使得基础货币缺口持续扩大,央行货币投放量也不断升级,虽然投放量能够满足金融市场需求,但由于货币缺口的持续存在,使得流动性较易发生剧烈波动,而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资金的紧平衡已经成为常态。

  不过我们注意到,从2016年底开始,无论是外汇占款的降幅,还是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的规模,都出现了逐月收窄的趋势,虽然这里面有管控资本外流等人为因素的存在,但不能否认的是,过去几个月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并没有如早先预期的那样迅速击穿7.0关口,也从心理层面缓和了市场的紧张情绪,并带来结汇量的增加以及购汇量的减少,从而对外汇占款带来正面作用。

  目前外占等指标依然处于负增长,且预期年内大概率外占也很难回到持续的正增长轨道上,但如前面分析的,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缓和,年内外汇占款降幅大概率低于预期,外部因素对国内流动性约束将出现好转,至少会带来边际上的改善,从而减轻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压力,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平滑金融去杠杆对流动性的负面影响。

  前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经济好于预期意味着债市不具备走强基础,至少在可预见的阶段内,基本面的影响偏负面,利率有上行要求,但同时通胀显著低于市场最初的预期,这是利率定价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偏低的通胀会对利率上行构成阻力,同时外部因素带来流动性边际上的改善,也对债市有正面影响。

  为了客观衡量基本面因素对债市趋势的影响,基于经济好于预期、通胀低于预期和外部流动性约束缓和的判断,我们更新了招商银行利率定价模型,两个版本的模型均显示,2季度市场利率将出现一波小幅下探,这或是年内为数不多的上涨机会,随后两个季度模型均指向震荡走平。

  依据模型,我们预期10年国债收益率的波动中枢可能于5月份后调整至3.2%附近,横盘至年底,高于3.4%或低于3.0%均可视为超调,为买入或卖出机会。

  这一模型在过去10年间对市场趋势做出了较好的方向性判断,但该模型更多的是基于宏观面、资金面的数据而设定,不能反映政策面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

  因此我们认为,这一模型未能反映目前金融去杠杆对债券市场的扰动,这是一个可能带来市场误判的风险点,也是2季度市场机会是否能够兑现的潜在障碍。

  考虑到近期监管部门下发了一系列针对资管、多重套利、同业理财等领域的监管文件,金融去杠杆的很多政策仍处在引而不发的状态,近期市场传言多家大行赎回债券委外,即是政策风险在市场层面的体现。

  政策风险短期对债市处于支配地位,风险尚未实质性落地,其对资金面、债券市场的冲击也尚未全部,因此基于模型所做出的判断可能偏于乐观,未来市场的实际表现可能更靠近模型预测的上限,甚至超出上限。在此情景下,10年国债收益率有上行至3.5-3.6%区间的风险。

  从信用利差看,目前各评级券种与国开债的信用利差已从历史低点反弹,但均远低于中位数,其中AA信用利差刚刚触及历史四分之一位数,而A信用利差仍远低于历史四分之一位数,这表明信用债的利差仍不充分,特别是中低评级信用债的利差仍较为脆弱。

  由于信用利差具有顺市场周期和顺资金面的特点,这意味着新一轮牛市趋势确立前,信用利差易上难下,资金紧平衡的局面也会促使利差拉宽;同时,近期民营企业发生了一系列风险事件,部门民营和低评级信用债势必要求更高的信用溢价,因此,未来信用利差仍有进一步走阔的压力。

  总体而言,债券市场当前利多利空因素交织,从利率定价的角度而言,债券进一步大幅下跌的空间有限,逐步接近可以考虑建仓的窗口,但政策引发的不确定风险依然很大,我们认为利率上行尚未结束,且信用利差并不充分,仍以短久期为主,大规模建仓时点或仍需等待。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