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安全> 文章内容

形融意合——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广西思考

※发布时间:2019-6-30 23:08:5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的泼辣女老板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高质量发展方向,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幸福产业和营造和谐生态的美丽产业,广西文旅产业融合应在“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总体发展思的引领下,不搞“一刀切”和“一窝蜂”,因地制宜,走出文旅“真融合、深融合”的“广西模式”。广西有必要且有能力,在“建设壮美广西”的宏伟目标下,探寻文化旅游产业在资源利用、产业协同、市场整合等方面融合的具体径,从理论上对文旅融合如何服务于谱写壮美广西新篇章作出回应,下好文旅产业融合这盘棋。

  广西的民族、红色、边关、长寿等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要积极、正确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以达到广西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

  历史遗迹活态化。沉睡中的历史遗迹,在的前提下谨慎开发,精心挖掘文化内涵,利用虚拟现实、全息成像等高科技手段,让历史遗迹动态化、历史故事鲜活化、历史人物化,让历史遗迹“说话”,实现旅游者与历史遗迹的跨时空“对话”,拓展和深化旅游资源的外延和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化。充分挖掘民歌、民俗、节庆、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融入广西旅游产品开发中,丰富旅游新业态,实现非遗与传承。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区近期推出的《月也侗乡,侗恋程阳》篝火晚会,就较好地融入了侗宴、侗婚、侗酒等侗族文化。

  文化场馆旅游化。在文化消费兴起的新时代,运用交互式、定制化和研学型等旅游方式,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演出剧场等文化资源载体主动服务于广大旅游者。例如承载汉文化和海上丝绸之历史文化的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通过虚拟旅游、场景再现、沉浸式体验等高科技方式再现文化资源辉煌,提升旅游者文化体验,实现文旅交融。

  实现多种要素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同时用好广西旅游“双创”政策,突破文化和旅游产业区隔,实现资金、信息、人才等要素在文化和旅游产业间的畅通流动,是文旅产业融合的基础。

  实现多个主体利益分享。处理好、企业、居民、旅游者等多主体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关系,维持多方的动态平衡,保障多方利益分享,是文旅产业融合的关键。

  实现多种融合方式共同发展。既有以旅游业为基础,乘势发展服务于旅游业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的顺向融合,如文化遗产在旅游业的运用,又如在全域旅游和休闲旅游发展大势下,融入广西乡村民俗民风、民族历史和骆越文化,推出广西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品,还有以文化业为基础,借势把文化消费者转变成为旅游者,反向带动文化消费的逆向融合,如影视旅游地的开发;又如围绕广西红色文化自身的民族、中越跨国和伟人足迹特色,培育具有区域垄断性的红色文化旅游体验项目,促进广西红色文化由“文物展览”向“文化旅游”,也有旅游业和文化业的双向融合,如主题乐园、文化景区、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打造。

  开拓升级市场。充分利用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和旅游产业的流量优势,通过巩固升级“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印象·刘三姐”等反响极佳的文化旅游消费品牌,以及培育体验壮锦制作等新兴体验类、节庆活动类文化旅游活动吸引消费者;同时,发挥广西独特区位优势,依托边关风情旅游带、国家级口岸城市、跨国合作园区等对外窗口,讲好“广西故事”,加强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旅游产业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开拓升级文旅市场。

  突破市场边界。依托旅游产业为文化搭建广阔平台,为文化消费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依托文化产业为旅游产业提供丰富的内涵及产品,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市场吸引力。促进供需匹配,加大文化旅游服务场所的覆盖密度,满足消费者便捷到达的要求;优化文化旅游服务供给,适应消费者个性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助力打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原有固定消费市场边界,实现文旅消费市场的共创共享。

  

关键词:产业融合理论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