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安全> 文章内容

看好体育产业信息的国际化和本土化

※发布时间:2018-11-12 2:09: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体育产业需要信息传输平台,体育社交平台,资源对接平台,战略整合平台,产业服务平台,中国体育产业信息网的上线让人期待。体育BANK同样希望在平台整合上做出实践与努力,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各方人士共同努力推进。

  首先更正一下,主持人对我身份介绍有点偏差,我是冬奥申委总体策划及法律事务部的副部长,我们部门没有常务副部长。

  其实我跟中国产业信息网接触很长时间,在网站的酝酿初期提过一些。但是今天上线的时候,借助自己长期关注体育产业信息,以及参与申办冬奥会的经历,我给这个网站提一些。我希望这个网站做成五个平台。

  第一是信息传输平台。从总体上说,我希望中国实现体育产业的信息化、本土化交流,甚至可以说全球本土化的交流。我有两个巨大的缺憾,我希望这个网站可以弥补。我知道这个难度很大,我甚至也酝酿很大的资本来帮助我实现梦想,但是绝大多数投资人听到我的梦想都吓退了。我的梦想是把中国体育产业信息国际化,把国际体育产业本土化,这是无比浩大的工作。既然这个网是中国体育产业信息网,我觉得应该可以做。

  但是反过来中国体育产业信息很少被外国人知道,极少的信息被外国人以他们理解的意义,往往偏离本质,是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严峻现实。

  有很多外国学者请我到外国,他们非常关心中国体育产业发生了什么,中国几乎没有一个平台告诉他们中国的体育产业在发生什么。中国的体育总局网站没有对应的全英文版,很多体育院校的网站只有非常简洁的英文内容,很多新闻网站也只有很小篇幅的外文体育栏目。换一句话说,外国人很难知道中国体育产业发生了什么,因此需要把中国体育产业国际化,国际体育中国化,但是我知道这个难度很大,至少需要几千万。

  第二个我希望做成体育社交平台。接触很多外国体育网站和发现,从最初开始,人家把服务放在前端,人家的挣钱、盈利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而不是从开始把商家拉进来,把交易作为主要目的。美国有一个网站融汇了全球各地的奥林匹克体育相关活动爱好者,但中国很少有人知道,我问中国不少体育名嘴,基本上没有人知道,包括央视的名嘴,这个说明我们对外国体育的动向长期缺乏。

  体育社交,包括体育商务的社交也很有价值。比如国际上有世界体育经济学家协会,有30多个人,定期发表他们对国际体育产业的观点,这些内容基本上不被中国学者知道。中国不少学者写的东西,也不适于进行网络。

  第三是做资源对接平台。我曾经在前几年访问过一次英国,看过板球赛,因为关系不错,我得到了一块英国国家板球队几个队员签名的板球拍,有人开玩笑说这个可以拍卖,价值不菲。我走遍20多个国家,到哪个国家都买体育邮票,目前已经付出几十万。类似的这种体育藏品在今后肯定有交易的需求和不小的市场。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人很多。英国有一个网站sportcal,有20个人工作,这个网站主要的业务,一个是世界重大赛事的申办中介,一个是世界重大赛事的转播权交易中介。现在是资本、品牌的时代,不是关系的时代。

  大家知道向世界宣布,在过去1年多签了140亿美元合同,告诉全世界,国际奥委会每天花掉325万美元(包括支持各个平台的体育发展)。是谈转播权的高手,他的不是你有关系就给你,他会考虑很多因素。因此这个资源对接平台可以有关系,但是光靠关系已经过时了。

  第四应该做一个战略整合平台。因为在中国做体育产业,很多时候是不能脱离的。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对整个体育行业的状况,尤其是国际、国内以及国际体育企业法人的状况不是特别了解。我认为我们到2025年所谓的5万亿体育产业总产值,甚至有一些和前夫同居的日子保守。大家可以算一下,按5万亿的总产值,到2025年,我们体育产业的增加值是1.5万亿到2万亿,这是届时国家P的1.5%左右,美国早是3%。到2025年中国P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P比例超过3%,我们还是不足2%,难道这不是体育的尴尬吗?

  前几天有专家给我们讲,我们的体育统计跟国外有区别,英国的国家有大量的公园被纳入体育场地统计进来,我们多数公园乃至城市的广场经常用于百姓健身,但没有统计进体育场地。

  我希望网站做主导的战略整合平台,把民间的,国际法人,国际非盈利组织,至少有5大类的法人整合到体育产业平台上来。著名的UK Sport和Sport England属于非组织,但承接的体育相关业务,还有很多国际体育商务和体育平台,像美国的很多著名体育平台,都在影响国家的体育政策,甚至有智库的功能。我们这个网也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最后还要做产业服务平台,不仅仅是面对行业的企业家。因为我知道当前中国的体育产业在热,很多是资本热,资本和项目对接热,的热情还没有带动起来。跑和马拉松看似有很大的机会,但是前几天有一个中年精英跑马拉松去世了,诱发我们很多思考。很多时候的天气未必合适跑步,但有些人不知道如何把握原则。为这些人服务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老百姓参与体育,只有这一批人的被调动起来,愿意投入,愿意花钱,整个体育产业才有活力。

  总之我自己也做过网站,自己的博客曾达到2000多万点击量,我对互联网+体育充满信心,我认为这是无比美好的选择。

  但做到我说的五个平台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付出艰辛的努力。这个平台可能短期不挣钱,需要的人才、资源太多了。我只是学者,做不了企业家。我希望把学者的智慧也融入到中国体育产业网,把国家体育总局的行政职能对接起来,有企业的支持,有的支持,我希望中国体育产业信息网能了却我的很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