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安全> 文章内容

对国家经济安全若干重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8-13 23:23: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梦见包被偷国家经济安全是相对于、国家军事安全以及国家文化安全而言的,是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早期观中,更多的是强调军事安全和安全,而并没有涉及到经济安全。但是随着冷战结束和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安全逐渐受到的重视,成为的基础。国家经济安全在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经济利益、经济安全对战略起着引导作用。无论是霸权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战略的前提都是拓展与国家经济利益,因而战略都以经济安全需要为核心。国家经济安全即的经济化,通常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参加国际经济竞争的能力及其带来的相应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其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即一国经济在整体上主权、基础稳固、健康运行、稳健增长、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安全主要包括金融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战略资源安全以及经济信息安全等方面。

  国家经济安全迄今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定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家、战略家对经济安全的理解,主要是从国家经济利益、需要出发,从战略、政策层面予以阐述的。

  美国及理论家认为:美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就是国家的经济利益要有足够的安全;美国的国家经济发展不能受到外来的;经济安全本质上是“经济适应变化的能力”,国家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从霸权国家的地位出发,美国的家和学者认为,经济安全是美国界上霸权地位的和体现。

  日本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看法是:由于日本既无资源也源,二者同时依靠国际市场。因此,日本要通过海外资源、能源的稳定供给和国际市场的,国家的经济安全。

  俄罗斯的经济学家、战略家往往把社会安全与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会经济安全是国民经济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能够保障社会的快速发展,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拥有抵御内部和外部不良因素影响的强大国防能力”。俄罗斯学者认为,首先要国家的经济安全,而对于俄罗斯而言,经济安全首先是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由于俄罗斯学者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是出于转型国家的特殊感受,因而对我国更有借鉴意义。

  我国学者对国家经济安全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竞争能力;一个国家经济整体抵御外部各种、干扰、危机,稳定发展的能力;一个国家经济得以存在,并且不断发展的国内、国际。国家经济安全相对应的是国家经济利益。但是,能够提到国家经济安全层面来认识,并由制定公共政策,甚至采取强硬手段予以支持的,只能是国家经济利益体系中的重大国家经济利益。这些重大经济利益关系到整个国家、全体的与发展,甚至关系国家兴衰。只有涉及关系整个国家全体的与发展,甚至关系国家兴衰的重大经济利益受到、时,才能做出“已经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判断。

  1.金融安全,内忧外患。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然而,我国的金融并不安全,甚至对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一方面,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性矛盾使得我国金融安全存在巨大的隐患;另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以及中国加入WTO,我国的金融安全将面临外部冲击的。

  第一,金融机构违法违规活动严重、金融监管体制滞后。目前在我国金融领域,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的回报率顶风冒险,违法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存款人的利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信用,而且对我国金融的健康发展也构成了潜在的。这种潜在由于外部监管体制的缺失、滞后而得到了放大。

  第二,金融和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外部冲击。加入WTO后,虽然有利于借鉴国际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技术、经验等,促进我国金融和发展,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我国金融行业造成沉重的压力。国内金融机构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经营能力、技术条件等方面都难以与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金融巨头竞争。这就意味着一旦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人民币业务,国内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将面临大量客户流失的问题,甚至危及国内金融机构的。

  第三,国际游资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潜在。国际游资又叫国际投机资本,是指那些没有固定投资领域,为追逐高额短期利润而在各个市场之间移动的短期资本。这种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利用国际间利率、汇率和股票等金融商品价格之间的短期不均衡而获取利润,国际游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潜在不可忽视。

  2.产业与贸易安全,外部冲击不断加大。产业与贸易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与贸易安全也面临着外部冲击不断加大的风险。

  第一,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首先,从产业结构上看,外商投资一般重工业、轻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规模小、风险小的一般加工业、轻精加工业;重劳动密集型产业、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外资规模的不断增加,这种产业投资结构必将对我国产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其次,由于国家对于外资的种种优惠政策,加上外资企业自身的优势,我国部分产品的国内市场已被外资企业控制,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大。例如洗涤用品、饮料等,外商投资企业在产量、销量上占了35%-50%;程控交换机外商企业占70%的市场;家电、轿车等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一半以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以及对有关市场的控制,对民族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挤压,极大地着我国经济安全。

  第二,较高的外贸依存度降低了我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外贸依存度也在逐渐提高。2005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高达80%。2006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65%,而同期美国外贸依存度为21.8%,法国为46%,日本为27.4%,俄罗斯为36.4%。由此可见,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明显偏高的。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3.战略资源安全,形势极为严峻。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却是以资源大量消耗作为代价的。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长了100%,天然气消费增长92%,钢材消费增长143%,铜消费增长189%,铝消费增长380%,锌消费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消费增长276%。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远远超过生产总量,能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为了弥补国内能源供给不足的缺口,必须依靠国外进口,从而使得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据有关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铁矿石、铜和铝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57%、57%、70%和80%。一旦国际能源市场发生波动 (如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攀升),那么必然会对国内经济的发展造成强大的冲击,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三十年的实践证明,目前在我国凡是市场对外高度的行业,与外国先进技术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扩大之势。与之相反的是,越是国外对我国严格技术的领域,我国越可能取得真正的技术进步。例如,我国彩电行业对外全面以来,我国电视机制造成为了全球生产大国,但彩电的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外资手里,我国彩电显示屏技术与国外的代差并没有缩小,彩电生产的主要利润仍由外资掌控。相反,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持续遭到国际,而正是在这些被的领域我国自主创新技术跃居世界第一梯队,例如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大型超级计算机的研发以及最近的高速动车组技术、磁悬浮列车技术,等等。但这些迫下后来居上的技术领域只是少数。科技人才流失正削弱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国正发生以来的第三次移民潮。这次移民潮与前两次移民潮不同的是,这第三次移民潮表明我国教育体系也被彻底纳入了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我国在国际教育体系中也被置于产业链的最底端,负责初级教育(小学、中学),而大学以上教育则开始由美国等发达教育体系所垄断。我国教育公共资源严重不足,极少数学生能接受到“精英教育”。这小部分接受到“精英教育”的后备人才正掀起越来越高的移民热潮。到2010年,我国留美学生总数已突破十万,一些重点中学毕业班的学生大多数选择直接留学,而放弃报考国内大学。对已经上了国内大学的学生来说,我国顶尖大学的优秀学生又大多数选择出国。据统计,作为我国科技发展重要后备力量的留学美国的理工科博士毕业生,目前回国率仅有8%,为全世界最低,并且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我国目前还正涌起一股以技术精英与企业家为主的移民潮。这将意味着我国知识与财富的双重流失。

  5.我国农业及粮食安全面临严重挑战。截至2010年,我国已连续7年粮食丰收。但这背后是我国农业安全及粮食安全的严峻局面。目前,我国农业及粮食安全正面临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严重:

  以美国资本为主的外资正加紧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并控制我国农业及粮食领域:以低价农产品直接抢占市场份额,以打击我国本土种植业;与金融资本相配合,全面渗透农产品流通领域;以转基因种子为武器,逐步控制我国农产品市场。

  因此,当我国农业领域在WTO框架下对外资逐步全面后,我国农产品领域对外资竞争正呈现全面退却之势。我国的大豆、玉米、棉花、蔬菜种子、肉类等领域正在被外资全线攻占,以大豆为例。国加入WTO并取消对大豆进口关税及配额之后,我国大豆种植全面溃败。我国从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大豆出口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之内转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消费的进口依存度已高达70%。在我国对大豆等油脂作物进口依存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跨国资本又进一步控制了我国60%以上的油脂企业。目前,对我国食用油产业链上下游渗透与控制相类似的跨国资本入侵行动正在棉花、玉米、种子、肉禽等农业领域重演,并已开始在小麦、水稻等最基本农产品领域逐步强化入侵的力度。

  之二:我国农地数量与质量持续下降我国粮食安全。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虽然有确保“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但目前显而易见的挑战是:

  第二,这“十八亿亩耕地”的质量正不断下降,正遭到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严重质量下降的挑战:一些地方以土地置换为名,以劣地顶替好地,以好地进地产开发,以劣质复耕地冒名顶替耕地配额;土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我国耕地的地力持续下降;土地与草场中在过量使用下不断退化。

  农业高强度使用化肥农药,是我国目前尚能维持粮食产量的基本原因。但这也是引发未来我国粮食危机的定时。据统计,我国农地化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我国农地仅占世界总量的7%,但化肥量却占世界总量的34%。这种过量化肥对农地的极难修复,土地一旦成为“废地”,则自然修复过程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另据农业部研究,我国草原退化问题已十分严重,草原退化面积已达90%,并仍以每年0.5%(即3000万亩)的速度递增。

  我国大田农业的科技含量低,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生产依赖不断追加化肥。我国农业化肥的后果不单是造成土地退化,更严重的是,化肥农药的正使我国农业生产“石油化”,使我国粮食生产直接与世界石油市场紧密挂钩。前几年世界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世界粮价及我国粮价大幅波动,足以让人。

  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就是在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自然下,我国农业用水要占到水用量的70%以上。其中,农业用水的粗放式灌溉方式,又浪费了宝贵的农业用水的40%以上。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使用率非常之低。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大约10%已完全依赖地下水。在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山东,农业灌溉用水对地下水的依赖已超过50%,农业用地下水的抽取量已达到补给量的两倍。而在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华北平原,地下水的抽取量为每年320亿立方米,已远远超过降水及河流的补给量。因为长年超采地下水,华北平原已形成十几个巨大漏斗区,也就是因地下水严重下降而形成的地面沉降区,这意味着该地区已了由地面水补给地下水的地层结构,华北地区的地下水已永远不可修复。对我国人均水资源贫乏雪上加霜的是,我国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等。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排名世界第88位,但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仅占我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长江以北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但占有的水资源量仅为19%。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一方面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另一方面又是水资源严重贫乏地区。我国这三十年来有三件事的发展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农业水危机的发展:一是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据调查,我国水利设施的基本建设基本上仍依赖三十年以前的建设。二是对节水型农业的科研投入不足,几乎没有科技节水型农业的科研。三是国民饮食习惯日趋丰富,将加剧我国农业水危机的发展。不仅如此,我国农业和工业发展模式还在加剧我国水资源危机。这三十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纺织工业大国。而纺织工业又是高耗水工业。我国一直未能投入科研力量开发新型节水纺织工业技术。因此,我国纺织工业从整体而言,是水资源使用效率极低的工业。

  目前社会上关于转基因技术对农产品安全影响问题的争论相当激烈,但这并不是我国农业安全与否的根本问题。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是要经过至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观察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问题,现在做出对其肯定或否定的论断都过于仓促。

  但从决策科学的角度看,不论转基因农作物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安全的影响是正还是负,都会我国粮食安全。理由如下:

  理由之一:如果转基因技术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观察证明对人体有害,当然会严重我国粮食安全。但如果转基因技术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观察证明对人体无害,仍然会严重我国粮食安全。因为转基因技术的技术专利目前基本被跨国公司所垄断,我国目前基本不掌握转基因技术的技术专利。如果我国大规模推广转基因技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技术将基本被跨国公司掌握,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命脉就被掌握在国际资本之手。而且外资正图谋以转基因技术为突破口,全面突破我国对大米、小麦等最基本粮食作物的最后防线。这些基础粮食作物的转基因技术专利已基本上被外国资本控制。如果我国在基础粮食作物推广转基因技术,我国粮食领域将全部被外资牢牢掌控,我国粮食安全防线将彻底崩溃。

  理由之二:在我国如果大范围推广转基因技术,在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自然约束下,我国农业生产将陷入更为严重的水危机之中。到目前为止,转基因农作物对水的需求要远高于本土自然农作物,有的要有数倍之多的水资源需求。另外,转基因作物对农药的需求也更严格。而转基因作物的农药技术专利大多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因此,转基因农作物将使我国对水和石油的需求更高,将更加剧我国的资源矛盾。

  理由之三:转基因技术将使我国农业抵抗灾害性自然天气的能力下降,将使我国农业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大幅降低自救能力。

  理由之四:转基因技术是跨国公司渗入并掌握我国农业命脉的战略性武器。这十多年来,国际跨国资本利用转基因技术,已全面控制我国大豆产业,并延伸控制我国食用油及饲料业的产业链。此外,跨国资本利用转基因技术,已部分控制了我国的棉花生产、玉米生产,并在努力向水稻、小麦生产领域渗透。我国棉花价格2010年的暴涨行情,就是跨国资本这十年来不断利用棉花转基因技术渗透我国棉花生产所造成的后果。正是跨国资本的棉花转基因技术导致我国棉花品质和产量下降,进而造成供给的严重缺口,我国必须加大对美国棉花的进口。此外,跨国资本目前还控制了我国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美国对我国经济战中,国外热钱是发动的突击部队之一。在我国,另一支力同样惊人的力量是“本土热钱”, 近年来,这支“本土热钱”在国内屡屡兴风作浪,在我国股市、楼市、农产品市场、粮食流通领域、大商品市场、矿产市场、黄金白银、医药流通,等等,到处可见其身影。这支本土热钱的规模,最保守估计也在数万亿人民币之巨,甚至可能更高。所说的“游资”,例如江浙一带的“游资”,即为其主要力量之一。“本土热钱”的存在及其力迄今并未引起国人的关注。

  这支“本土热钱”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民营企业部分经营资金脱离实业转为投机资金;二是国企闲置资金转为投机资金;三是居民储蓄中无固定投资目标的投机性资金;四是商业流通资本中游离出商业流通领域转为投机资金,等等。我国目前这支规模庞大的“本土热钱”,如果与国外流入的“国际热钱”形成共同的目标,将对我国经济造成极大。

  据人口专家测算,我国人口红利期将在2030年结束。之后,社会总抚养比将迅速上升。目前,我国平均每5.4个工作年龄段的成年人在抚养1名老年人。二十年后的2030年,这一比例将下降为由每2.5个工作年龄段的成年人抚养1名老年人。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下降为每1.6工作年龄段的人抚养1名老年人。从我国目前的劳动力知识结构看,我国目前及未来一二十年内劳动力主体的至少一半以上,即至少50%-60%以上,将仍主要由农民工及低端蓝领体力劳动者构成。这支劳动力大军的低劳动生产率,注定难以承担不断提高的抚养老龄人口的负担。

  目前,美国社会正同样面对老龄化挑战。现在,超过30%的美国人口超过50岁,超过20%的美国人口超过65岁。据美国机构测算,到2016年,美国社保基金的支出将超过收入,美国社保基金的潜在缺口将达40万亿美元。美国面对这么大的社保压力,解决方案一定是滥发钞票,以此向全世界财富。而如果我国仍片面强调“出口导向”战略,我国将成为供养美国老龄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

  经济安全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也是实现14亿中国中的“中国梦”的强有力保障。和国务院十分重视新形势下的我国经济安全。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型经济体系。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国内经济安全方面出现的一些潜在的风险或信号,已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这些都为我们既,又国家经济安全指明了方向。

  1.健全我国产业安全的法律体系。我国产业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法制统一、便于操作与协调一致的原则。在当前国际下,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产业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设:首先,完善有关产业安全的法律法规。我国应及时修订完善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对外投资、知识产权、、农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符合WTO规则的产业保律体系,促进产业手段法制化、体系化;加强技术性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强化产业的效果;在履行相关法律程序的过程中,明确企业是应诉主体,行业协会是组织协调应诉核心,充分发挥两者在出口应诉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应诉指导,加大谈判和交涉力度,建立可行、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应诉取得较好结果。其次,制定规范外商投资的综律。有关部门考虑将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对象、原则、方式、法律适用、法律责任以及国家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和监管等内容囊括其中,使之成为我国规范外商投资的纲领性法律。再次,强化产业安全预警体系立法。适时推出产业损害预警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产业安全预警工作的指导。最后,加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作为部门规章,应和有关法律法规协调一致,以达到法制的统一。

  2.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产业的过程可以看出,产业的过程就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过程,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低效运转的弊端。因此,我国需要抓住国际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的机遇,充分发挥对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实施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有机配合,对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必要的和支持,促进其发育、成长、壮大,直至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构建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建立、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的有效互动机制。外国的经验表明,产业安全,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企业自己的事,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产业界及企业间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只有上下协调、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才有力量去产业安全。我国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各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建立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机制和有效沟通渠道,及时交流信息,使在与行业、企业保持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共同做好产业安全工作。要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安全中的特殊作用。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在规范、服务企业出口行为中的作用,及时为出口企业提供进口有关反倾销方面的法律咨询。、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对国外各种贸易救济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信息保持高度,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整理国外现行的和正在制定的对本国出口造成影响的各种壁垒信息,建立贸易壁垒数据库和咨询中心,从而对国外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预先采取防范措施。

  3.产业安全问题涉及对产业安全状况的衡量,判断产业安全与否,离不开产业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首先,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产业安全预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一套能够全面、动态、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状况和趋势的指标体系。其次,确定产业安全预警临界域。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只有在确定了指标预警临界域之后才能真正运行。预警临界域的合理界定,对于准确监测各项预警指标的演进情况,进而对产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有很大影响。最后,对产业安全预警结果进行分析与输出。建立产业安全预警体系旨在出现警情之前做出预测并及时发出警报。预测与警报都是依据预警体系输出的结果,而对于预警系统运行绩效的最终判断也完全取决于预警体系输出的结果。

  4.切实推进自主创新。国外经验告诉我们,重视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家产业安全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国际化,自主创新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要形成产业持续的竞争力,保持持续发展的后劲,就必须在自主创新上有大的突破。要把建立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保障产业安全的根本举措,把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战略措施,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作为战略的突破口,把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战略的关键,把完善和落实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作为产业安全的战略保障。总之,只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才能我国产业安全,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快速发展。

  5.制定符合国情的外资规制政策,加强对产业安全的监管。从经验看,当采取了恰当的、符合国情与发展战略的外资规制政策时,利用外资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相反,则利用外资的成本将远远超过其收益。随着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外资并购节奏加快,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会越来越多,需要加强对产业安全的监管。严格对外资的管理,尤其要严格规制外资并购。对外资应采取鼓励与防范“两手抓”,其松紧度的把握、政策组合的设计,应根据我国的发展战略、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成熟度与国内外形势和条件,适时灵活地调整,做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同时,要转变对外资的管理方式,加强对已引进外资的管理,通过监管投资企业的发展状况,建立对外资企业评估的指标体系,区分外资企业的级别,采取不同的标准对待,甚至关闭那些给我国发展带来收益较少的企业。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