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实训教学使多方收益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扩大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

※发布时间:2016-8-17 22:42:3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工科类专业的课堂总是枯燥深奥,如何才能让枯燥的工科课程生动起来,并与企业生产实际更为贴近?2009年起,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开始探索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全面推进学校实训中心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行业特色鲜明的数学化资源体系和管理平台。2014年,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在示范校建设期间,继续扩大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搭建了“构建学生成长过程管理平台”,构建起了“学校-企业-家庭”彼此关联的网络,创新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运作模式,形成数字化实训教学新环境,使得多方收益。目前“实训中心运行绩效平台”已经辐射长三角地区近120余所院校,杭州、无锡等地的部分职业院校还到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学习借鉴实训中心的管理经验。

  创新实训中心运作模式

  数控专业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王振宇说,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学生从2年级下学期开始,要参与8周的实训学习。如果让学生直接操作机床,不但存在一些操作安全风险,也会出现因编程出错造成的材料损耗。“一个班级40名学生,实训车间只有15台机床,学生需要进行排队轮换操作。”

  2009年起,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借助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工作流程及企业文化,通过网络数据接口,衔接学校教学互动中心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技术、网络技术,进行包括数控专业、磨具专业等在内的实训项目开发。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原实训中心主任李伟民举例说,原本,学校制造专业部共有3个特色专业,即数控专业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学校分别为专业配套建设了数字化的实训中心。研发了虚拟“数控仿真软件”后,学生实训的前2周时间通过网上模拟软件熟悉操作流程,完善编辑流程。“安全系数提高了,还降低了废品率,实训操作效率也提高了很多。”王振宇说。

  提升实训中心管理水平

  作为工科类院校,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课堂时常需要用到很多设备、消耗各种专业材料。此前,每到年底,学校3名库房管理员至少要花费两周时间才能将整个学年消耗的各种材料进行全面盘点,做成账单发给学校的财务人员,为下一年采购提供参考。

  李伟民说,既然我们的实训中心建设都参考了企业模式,为何不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经验也一并学来?

  于是,2014年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构建了实训中心绩效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实训中心能耗管理系统和设备管理及成本核算系统。通过机床信息采集技术、生产过程制造管理平台及库房管理系统,实现实训中心的能耗及成本核算,提升了实训中心的管理水平,推进实训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李伟民说,如今每逢年底盘点,库房管理人员只需要花费5分钟时间,就能将库存和各种材料使用情况盘点得一清二楚。而且,学校物料管理实现数字化之后,就能够追溯每一个物料的去向、使用效率等。

  构建学生成长过程管理平台

  “第一学期学习过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学等课程”,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0901模具班郑长群登录自己的“学生成长过程管理平台”,每个学期学习了什么课程、参加了多少实训、每次实训的表现如何,在这个平台上都一目了然。实训过程中,每天、每个项目进展都要拍照并上传到成长过程管理平台,让学生评价过程从原有的终结性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

  实训中心副主任常斌说,通过学生成长过程管理平台,企业用人单位通过授权可网上查阅学生的在校档案及表现,还可通过输入专业信息来筛选合适的学生。学校将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及成果,直观地呈现给用人单位,构建起学校与用工企业沟通的桥梁。另外通过本系统还可记录用工企业对毕业学生的评价反馈,促进学校的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