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投资策略展望

※发布时间:2017-6-18 18:53:2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次贷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速在2010年达到阶段性高点以后一下滑,并且至今仍未看到企稳迹象。根据6月份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财新制造业PMI再次跌破50。从中国经济内部增长动能的角度来说,新动能正在形成,旧动能正在衰退。然而,由于新动能的体量和增速难以对冲旧动能衰退的负向冲击,致使经济增速近年来一直处于下滑趋势。决策层此前的政策思似乎是,一方面从需求端出发,通过实施刺激性政策延缓旧动能衰落的速度,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为新动能的形成争取时间并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对供给端进行,解决供给端老化的问题。然而,由于同时需要处理的经济矛盾较多,给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上述政策思的落实并不尽如人意。本文意图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期能够有助于更加深入的理解当前中国经济复杂多变的局面。为节省篇幅,本文论述过程中不侧重于数据的罗列,而重点强调的是逻辑和判断,希望对读者理解当下的中国经济有所帮助。

  目前,一个似乎的事实是,经济在持续下滑。经济下滑本身并不,的是何时停止下滑难以预期。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触底的论调时常出现,但事明,经济经过多次“触底”之后似乎还未触底。主要原因在于,虽然通过实施大规模刺激政策稳定了经济增速,但同时也阻断了经济的自然调整过程,致使市场出清过程无法完成,导致经济周期被人为拉长。时至今日,经济依然处于下滑通道,但至于底部在哪里似乎并不可知,何时能够企稳回升更加难以判断。此外,考虑到当前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持续下降,财务负担加重,债务及金融市场风险升高,人民币贬值预期依然存在,金融风险由外向内传导可能性正在加大,经济增速有超预期下降的可能。预期的不确定干扰了私人部门的投资决策,并严重影响了经济复苏进程。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新动能正处于形成之中,但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新动能的形成十分漫长,经济结构转型绝非三五年可以完成。次贷危机后,经济转型升级一直在推进,但近十年时间已经过去,新动能依然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二是去产能和国企滞后严重影响了新动能的形成速度。由于大量资金、人力资本以及其他各种资源被无效占用,影响了资源向新兴产业配置的速度和效率,迟滞了经济新动能的形成速度。

  近年来,决策层一直在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国企工作,然而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相关措施落地困难,至今仍未取得明显成效,不仅严重阻碍了经济复苏进程,而且进一步放大了金融风险。

  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部门的债务风险有逐渐加大的趋势。由于中国非金融企务水平过高,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偏低,市场利率水平又由于去杠杆出现了上升趋势,致使企业财务负担日益加重。再加上市场资金面年底前可能将依然维持偏紧的局面,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僵尸企业、资质较差的城投公司债务违约风险正在上升,出现大量违约也并非不可能。届时实体经济的风险将传导至金融系统。考虑到当前金融系统杠杆率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存在大量的期限和结构错配,最终的影响难以估计。

  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再次升破多个心理关口。央行干预汇市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6月份美联储加息拉高汇率的安全边际(7是重要心理关口,不能轻易突破);二是近期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增强,空方力量正在加大。从政策操作的角度来说,贬值预期越强越是需要进行强力干预,以显示央行的能力和决心来稳定预期。

  虽然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走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汇率走高主要是央行干预的结果,人民币升值依然缺乏经济层面的支撑。汇率最大的基本面是经济,经济企稳汇率才能企稳,否则难以具有持续性。央行对汇率进行干预并不能改变汇率本身的中长期趋势,只能影响短期价格。但干预并非是无意义的,干预汇率最大的作用在于可以拉长向均衡值调整的时间,以便为后续和经济复苏争取时间。所以汇率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经济,经济稳汇率才能真的稳。

  此外,由于近期欧洲经济表现良好,欧央行可能将很快退出宽松政策。美国经济复苏稳健,美联储也正在按计划进行货币收缩。中国和欧美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已经完全不同步,人民币可能将在年底前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

  当前货币政策几乎没有宽松的空间,而财政政策的空间也存有很大的疑问。一是债务水平可能超过公布的数据,继续举债风险势必加大;二是财政收入有下滑趋势;三是目前债务水平可能已经超过了最优水平,继续增加支出对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都将产生挤出效应。近期市场利率持续走高,举债已与私人部门在资金需求方面产生了直接竞争关系,对实体经济将产生不利影响。(具体可参见《继续增加支出可能已无法提振经济》)

  目前决策层的政策思依然是多目标制,并且一直在试图维持多个矛盾目标组成的不可能N角的中间态,以求平稳过渡。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政策空间面临的约束条件越来越严格,而经济新动能形成速度又过于缓慢,致使多目标制越来越难以平衡。而放弃任一目标又可能导致所有目标全部失败。

  从货币政策实施的角度来说,“不松”是为了去杠杆,“不紧”是为了避免加大实体经济的复苏压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由于当前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处于下滑状态,实体经济基本面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实体经济的风险依然会传导至金融系统,并引发更大的风险,甚至有可能酿成危机。而如果加大去杠杆的力度,虽然会降低金融系统的杠杆率风险,但同时也会导致市场利率水平升高,进而伤及实体经济。因此,当前面临的政策困局之一是,去杠杆会导致金融系统风险传导至实体经济,而不去杠杆又可能导致实体经济风险传导至金融系统。

  与以往不同,本次欧美经济复苏难为国内经济复苏起到推动作用。此前欧美经济复苏会带动出口增加,进而加快国内经济的复苏进程。而在当前全球贸易增速大幅放缓的背景下,贸易主义日益严重,任何贸易顺差的增多都可能将导致欧美经济体采取贸易措施进行报复。因此,外需难以成为促进国内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此外,如果欧央行和美联储同时进行货币收缩,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和资本流出的压力,不利于国内经济和金融稳定。

  虽然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面临较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创新活力仍在积聚,经济潜力依然较大。中国整体综合国力正处于上升通道,相信经济在度过本轮下行周期之后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未来中国经济的表现依然要看。通过财政刺激政策稳定经济增速的施政思完全正确,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同步的措施必须持续推进,否则一旦政策空间耗尽,经济将面临失速风险。不及预期是造成当前经济面临诸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拥有庞大的资产,财政实力依然雄厚。即便是发生危机,也拥有足够的政策储备和资源来化解危机,因此不会重蹈日本“失落的二十年”的覆辙。

  在当前货币紧缩周期叠加经济下行周期的情况下,2017年底以前股票市场难有更好的表现(本观点本人于2017年4月24日已经提出)。由于上证50绝大多数筹码在国家手中,机构不大可能去接国家队的盘,散户更不会。因此,股指在未来两年内将处于失真状态。除非经济基本面出现根本性大幅好转,大量增量资金进场,否则上证50的走势将完全取决于国家队维稳的需求。随着股票市场的持续扩容,经济下行趋势尚未扭转,避险情绪依然浓厚,高估值股票将继续下跌,而估值低、行业发展前景好、未来成长趋势确定、利润增速较高的股票会有更好的表现。

  2017年年底前债券配置的总体思依然还是以避险为主。在信用债的配置中,要注意尽量规避发行主体为财务状况差、高负债、盈利能力偏弱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以及地区经济实力差、信用环境差、有较多违约历史地区的地方城投债。任何风险偏好下沉的配置策略都可能将付出代价。同时,考虑到年底前市场利率水平将维持上升趋势,可进一步压低组合组合久期,优质性且价比高的债券将会越来越多。

  考虑到当前去产能步伐不及预期,经济下行速度未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有限,年底前大商品价格大概率维持下跌趋势。

  当前房地产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企业风险,二是房地产价格风险。由于房地产企业拿地成本日益升高,融资更加困难,下半年可能出现中小房企大量倒闭的情况。房地产企业倒闭将直接导致其所发行的债券发生违约,同时会产生大量银行坏账。对房地产价格来说,目前的情况是,涨幅空间有限,下跌空间无限。下跌的幅度取决于经济失速的速度。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持续。一是货币收缩,近期部分银贷利率已经出现上浮10%的情况;二是经济下行导致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三是2018年大概率会征收房产税。如果经济下行超过市场预期,房地产价格也存在大幅下跌的可能。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将直接传导至债券市场和银行系统,影响金融稳定。

  近期美股屡创新高,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所致。美国2017年一季度企业利润同比上升13.9%,创2011年三季度以来新高。预计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美股依然具有上涨空间。再加上美元正处于强势周期,所以美股依然具有配置价值。欧洲经济目前也呈现出复苏态势,并且可能将于今年9月份以后退出宽松政策,因此欧洲股市也可能将迎来上涨周期。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