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一本书洞悉中国宏观经济

※发布时间:2021-1-7 9:46:2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 一部解读中国经济的著作:从资本市场到货币制度,从房地产开发到对外……重大问题都可以在这里获得新知。

  ☉ 一段的心历程:浦东新区如何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的金融市场如何从无到有……前人的每一步都是我们全面深化智慧和勇气的源泉。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的新作《分析与思考——黄奇帆的复旦经济课》近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黄奇帆教授在复旦大学所做的关于中国经济的12次,根据主题分为“宏观调控”“基础货币”“资本市场”“房地产发展”“对外”“中美经贸”六个部分,并将他回顾亲身参与40年经济发展重大事件的4篇文章作为附录。

  黄奇帆,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曾任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委、市副秘书长,市长,第十二届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书所谈的都是进入新时期以来的重点、热点问题,从现实出发,运用经济学理论总结的经验,为推进新时期经济和扩大,提供了深入的思考。本书的研究方法高屋建瓴,采用“问题—结构—对策”的方法,面对各种问题时,先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结构性的、体制性的、机制性的、制度性的短板,通过改变问题的联系方式、边界条件,使得问题朝着理想的方向和预期的目标。全书深入浅出,既有学理上的深刻性,又有丰富的,表述生动,保持了的特色,富有吸引力,可读性强,无论是专业研究者还是普者,都可以从中受益。

  金融系统这段时间乱象横生,这个乱象主要发生在哪呢?主要发生在资管业务上、表外业务上、小银行的金融机构上,发生在这三类业务的金融产品创新上。金融创新分为金融机构新设、金融技术发展、金融产品创新三大类。

  第一类,是随着实体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产生的一些新的金融机构。比如说在1990年以前,中国除了商业银行以外,证券公司是没有的,1990年浦东开发有了证券交易所以后就有了证券公司,对当时来说这是属于新的金融业务。但在全世界来看这不叫创新,这是一个传统业务。再以前保险公司连人寿保险、财产保险都不分,后来把它分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等推出各种各样的生命保险和货物保险,这种都属于国民经济发展当中新的业务。再比如说1985年以前是没有信托公司的,当时荣毅仁受委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信托公司,就是现在的中信集团,这是一类金融创新。现在互联网出来了,就出来了比如说第三方支付的金融业务或者消费金融信贷的业务,这些都属于与时俱进的实体经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有新的长进,出来的新业务,这也叫创新,但这些创新在中国是创新,界上是传统常规业务,这类创新一旦产生,这个规矩基本上就是确立的。

  第二类,是金融技术发展,比如说电话发展、电报发展、互联网发展,通讯方式发展了,金融结算方法发生了变化,结算的过程没什么杠杆不杠杆,就是快速、准确,这也是一种技术创新。这种创新会提高效率,但基本上和杠杆也没关系,也是管得住的。

  第三类,是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创新中真正的要防范信用失真风险,防范杠杆率过高的地方是金融产品创新,这是我下面要重点讲的。什么叫金融产品创新呢?我们常规的金融工具,就像是十八种武器,枪炮、手榴弹各种各样的武器,或者中国古代兵器的十八般武艺,刀枪,等等。银行、信托、保险、证券、保理业务、小贷业务或者各种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也就是说这一类有国家正规牌照,常规性的业务牌照的公司,银证保主流系统和非银行系统的总的有十七八种,时间关系不去把它展开列出来,大家一听就明白。

  这十七八种里面都有自己常规的信用、杠杆、风险管控的制度安排,这都是一目了然,清清楚楚的,是可以当作一个知识、一个制度、一个约定去把它学会弄懂的。但是金融创新并不是把这些常规的金融企业、金融通道的业务都学会就算创新。这个创新是把信托的资金,保险的资金跟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资金、银行的资金、私募基金的资金各种通道连接起来,组合起来。这个组合的方法,它的宏观是我们说的银行理财业务、表外业务、资管业务。这个资管业务通过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组合,有的是两三种金融牌照的业务组合在一起,有的是五六种组合在一起。

  这个组合当中,不同的工具组合在一起靠什么来连接呢?就像小孩子拼拼图,几百块拼成一个图,总是有勾勾连连的工具。这种工具大体上有六种,也就是说用这六种工具把这十七八种业务互相组合起来。

  3. 资金池。这么多资金拉过来了,可能是半年期、一年期、两年期的,放出去的钱是长期的、中期的、三年、五年的,你怎么样能够组合呢?要有一个资金池。

  4. 错配。这个资金池里的水是各种各样的短途资金往里装,装到池里以后,池子出去的钱可以两年、三年,甚至五年,它可以错配。

  金融产品创新中,为了取得高额效益,往往采用上述六种工具加大杠杆。比如说我通过各种各样高息揽储,刚性兑付,形成20亿元的钱,如果我就只是错配20亿元往外发的话,杠杆比还不高,赚的钱,因为是高息来的,出去的钱也要高利息回收,可能利差也不多,所以要放大资本和资金的效益,我就通过一个通道,比如说私募基金,把这20亿元通过私募基金放出,私募基金给人的概念就是股权,明明是短期乱七八糟的债务,属鸡的今年多大经私募基金这个通道就能加杠杆了。你给私募基金1%的过道费,就由他出马拿你这20亿元跟银行组合,银行一看私募基金拿了20亿元,那银行借你40亿元,这就变成1∶3的杠杆。如果20亿元本身是90%的杠杆,那么就变成27倍的杠杆了。他拿了银行的贷款出来的这部分钱,20亿元已经变成60亿元,如果到股市里面投资,投资60亿元股票,还融资融券,不要太狠心,1∶0.5好了,60亿元就可以借30亿元,他就变成90亿元,他原始的钱可能只有2亿元,结果就放大了几十倍。

  所以说在金融创新中加杠杆的办法一共有六种。第一种叫高息揽储。第二种叫刚性兑付。第三种是资金池。第四种是错配。第五种是通道,通道可能把债权变成股权,就可能产生底数不清的资金流。第六种是嵌套,通道以后还可以嵌套。嵌套的时候一定有抽屉协议,表述为优先级和劣后级两种资金。如果仅有一个抽屉也就罢了,有时候会有三四个抽屉,抽屉的抽屉的抽屉,弄得天昏地暗,底数不清,最后整个金融乱象谁都搞不清。但这个乱象是在座各位学生千千万万的前辈在业务工作岗位上、在企业里面昏头昏脑做起来的,哪个单位里的人都通过这样的业务做成了一个杠杆和业务,雁过拔毛,大家就可能有了利润、税收、收入。金融乱象就是这么来的。

  我今天用这样的方法把它讲全了。如果把中国这五年金融乱象中所谓的金融创新中的工具,全部归纳一下,只要有这六条就可以组合成万花筒。也就是说十八种武器算横坐标,这六种工具算纵坐标,通过这六种工具组八种武器,可以组合成中国金融乱象中各种可测的、不可测的,被大家发现的和没被发现的案件。

  总之,金融产品创新全部的要义,孤立地看,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一点信用,都在考虑一种信用底数,每个环节如果没有信用底数它就无法操作,跟你合作的人也不会跟你合作。包括抽屉协议也是认为你信用不够了,制造一个强制信用,优先级的钱先还,劣后级的后还。我要收10%的利息,收了以后,多余部分你再跟我分,你才能分,等等,这都是为了保底的信用,是防风险的措施。所以每个环节一定又把风险信用和杠杆扯在一起。但是当有三五个环节都有这么三五种信用,三五种杠杆和三五种风险扯在一起的时候,就一定会造成信用底数不清,杠杆级数猛增,风险系数几何级地放大的严重后果,那一定会出大事。

  

关键词:宏观经济的书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